今天是 ,欢迎访问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检察院
无障碍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听检察长讲办案故事——卢金友文学作品

2020-09-23

辽阳市太子河区检察院检察长朱宁川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世界球王贝利的名言:“最精彩的进球永远是下一个”,于是他告诉自己,不要沉迷于当下和过往,生命旅途中,下一站最精彩。正是这份“不满足”,让他对工作时刻保持着热情。1995年5月,朱宁川作为辽阳市师范专科学院的优秀教师,经全国检察机关增编补员招干考试调入辽阳市检察院工作。为了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的需要,他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先后到省院、高检院、国家检察官管理学院进行业务强化培训和法律英语的进修学习,并于2001年考取了辽宁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 日益扎实的法律功底使朱宁川在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他办理的1000多件案件背后,不乏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办案似演谍战片

 

     辽阳市检察院荣誉室内悬挂着一面绣有“检察官一心一意为民解心结,严以律已公道正派美名传”的锦旗。这面锦旗是该院初查一起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犯罪案件,举报人对办案检察官能否秉公执法产生了质疑。于是,便雇人,看看他们是否与案件有关当事人之间有私下往来。然而,"家、单位"两点一线的固定生活方式,彻底打消了举报人所有的疑虑。于是,便雇私人侦探长期盯梢,跟踪检察官办案,看他是否与案件有关当事人之间有私下往来。然而,“家、单位”两点一线的固定生活方式,彻底打消了举报人所有的疑虑。举报人为了表达对人民检察官的敬意,送来了锦旗。

2012年6月,市检察院在重新组织荣誉室布局时,院领导特别要求把这面锦旗悬挂在荣誉室最显耀的位置。让干警们深深地懂得检察官肩扛公正天平,手握正义利剑,更应苦练内功,一心为民,扎实办案,在办理每一起案件中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踏实办好每一个案件,树立勇于接受监督和公开透明的司法理念,把每一个案件都作为建设法治大厦的基石,从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不负年华,不负时代,让美好青春为检察事业而绽放”。

这面锦旗像一面明镜,凝聚着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爱戴和信任,收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承诺,小小的一面锦旗记录的只是诸多鲜活故事中一个难忘的片段。

2010年3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本溪市华兴公司与香港方投资人吴某在合作意向上发生了分歧,港方单方撤资,导致华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公司面临破产。与本溪市华兴公司有多年合作关系的辽阳县兴利铸钢厂法人代表郑成仁(化名),闻讯,来到华兴公司就20余万债权债务经多方磋商,最终,以华兴公司无力偿还而告终。兴利铸钢厂法人郑成仁一纸诉状,起诉讼至法院,法院做出了本溪华兴公司偿还兴利铸钢厂17万元债务的判决。 郑成仁认为判决不公,办案法官有徇私枉法嫌疑。

11月25日,郑成仁来到辽阳市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中心申诉,举报中心将这一案件转给该院反渎职侵权局,经请示主管副检察长同意后,时任反渎职侵权局干警朱宁川、张大军负责办理。接到举报材料之后,两位检察官认真地听取了郑成仁的申诉意见做完笔录后,感到事情重大,民生利益无小事,况且这件事关乎司法机关的声誉。

自从检察院接手查办此案以来,郑成仁整挨声叹气坐立不安,他想:“检察院和法院同是执法部门,如果检法两家私下串通,我那20余万元的债权岂不打水漂了”。于是,秉性多疑、猜忌的他,竟然想了一个另人难以置信的办法。不惜重金雇佣两个私人侦探对两位干警进行跟踪办案。为了方便起见,郑成仁不仅把自己的私人用车配给两名侦探使用,还给他们配备了手机,照相机,电脑、微型摄像机等必备工具。还在辽阳市检察院办公楼的对面,给两名雇佣人租了一套二居室的民宅。从早上8点钟上班至晚上21点钟对两位检察官进行盯梢,赶上双休日,就调整盯梢对象全力跟踪被举报人,并将当天的情况如实地向郑成仁进行汇报,为了考验两名办案人的组织纪律性,郑还多次以被举报人的名义给我院两位办案人打电话以邀请吃饭,送礼金等方式,以考验他们的意志。由于两位雇佣人每天的汇报的内容几乎雷同,让郑成仁大失所望,也终因两位检察官中规中距的表现,没有给郑成仁留下半点口实,让他感到羞愧不已。

2011年5月13日,郑成仁来到市检察院找到控申处长李东升,全盘托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自己无端地指责怀疑被举报人的行为深感不安。李处长了解了情况之后,针对被举报人的公正判决结合法律的规定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原来,法官在审理此案的过程中,郑成仁得知华兴公司帐户内有50余万元的资金的消息,由于索债心切多次到法院要求强制执行。由于不符合法定程序,任凭法官如何耐心细致地解释郑成仁却片面地认为法官的怠慢是因为得到了华兴公司的好处,三个月的解禁日期已到,2011年8月15日,法院执行庭的同志一大早奔赴本溪,到达本溪对华兴公司进行强制执行。傍晚,当满满两大车抵债钢材拉回辽阳县兴利铸钢厂时,郑成仁感动不已,在诚恳接受批评的同时对该院两位办案人表示由衷的钦佩。

 

施智运谋智取逃犯

 

一男子为寻求报复在营口市将一名茶楼老板造成重伤害后潜逃,本想来辽阳投靠亲戚,打电话询问辽阳亲属,此时通话内容正好被在场的朱宁川检察官听到,他通过跟踪并巧妙地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将犯罪涉嫌人王大为抓获归案。

     2009年6月24日下午17时许,辽阳市白塔区的于某,正陪同岳父在白云新村附近一家诊所输液,突然接到营口的表哥王大为(化名)的电话,说要与他见一面,于某想这位表弟十多年没见面了,怎么突然要见面,带着疑虑于某先给营口的舅舅家打了个电话,得知王大为在营口杀人造成对方重伤害,警言正在全力抓捕他!于某惊出了一身冷汗。

 在法律和亲情之间,于某左右为难,最终跟岳父商量决定先见一面,谁料这一切被在诊所陪女儿打针的朱宁川听的真真切切,他感到事情重大,打电话将女儿委托给岳母照顾,决定跟踪于某去见面。

    17时30分,王大为再次来电话两人约定当晚19点在市火车站一小卖部见面。18时,于某和岳父离开诊所,朱宁川决定先对于某进行跟踪,在确定于某的住处后,在于某居民楼前,一个体餐馆座下来对于某进行监视。17时50分,于某下楼乘座出租车前往辽阳站前与王大为见面,随机搭乘一辆出租车进行跟踪,一边及时将情况通知警方,到约定的地点以后,于某在小卖部前等了约有一刻钟的时间,仍不见王大为的踪影,五分钟以后,狡猾多端的王大为再次来电话,改变了见面的地点,于某又乘座出租车前往指定的地点,朱宁川再次跟随至辽阳市区繁华的京都商厦,正当两人搭讪之际,王大为被早已守候在那里的公安警干警抓获。莫名其妙的于某怎么也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于某看到朱宁川时,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病房里的孩子爹原来是个检察官,受到惊吓的于某在情绪稳定后,拉得他的手说:“幸亏我没干违法的事, 不然也成了同案犯”。王某到案后交代,3月24日晚,他因在营口某茶楼赌博与老板赵某发生口角,赵某指使饭店服务人员并被赵某打伤。正在气头上的王某回家取了一把剔骨刀,返回茶楼继续找赵某理论。因话不投机于某掏出刀子捅了赵某数刀,潜逃之后先后在鞍山、辽阳等地躲藏。本来身无分文,决定到辽阳找亲戚借点钱,到南方去,第二天,辽阳警方犯罪分子现已移交本溪警方。日前,从检察机关获悉,王大为已被营口市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依法提起公诉。

听朱检察长讲检察故事 ,切身地感受到检察机关不平凡的40年历程,感受到一批批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事业的检察干警,在与犯罪分子一次次的交锋中完成着与检察官的角色转换,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诠释着公平和正义,近来,一首《宁海路75号》刷爆法律人朋友圈,“时间好像一转眼,故事走了这么远,从庭间到案卷,生活只剩这么点,退渐的发际线,朝如青丝暮成雪”,许多检察人正如这歌词所唱,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他们钟爱的检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