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一个个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一句句直抵人心的学习感悟……品读红色经典,重温峥嵘岁月。7月,辽阳市机关举办了“悦读党史”读书分享活动,旨在抒发广大干警爱党爱国的赤诚情怀,引领大家诵读红色经典、赓续红色血脉、点燃红色初心。
《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录,讲述了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工作3年多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的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
细读22篇采访实录,文风质朴、内容详实,它生动展现了人民领袖从政起步的奋斗轨迹,是一部充满情怀智慧的成长启示录,更是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活教材。采访实录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总书记非凡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让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拥护和爱戴人民的领袖。
时光回到1982年,习近平同志没有选择用注重物质享受、安于现状的方式补回逝去的青春,而是放弃好的条件,主动申请从北京到一个小县城做基层工作。过往的插队生活,使他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他在正定工作的办公室,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平房,简陋的摆设,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过着俭朴的生活,这正是总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生动写照。
在正定工作的3年多,适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开拓创新成为时代潮流。一位记者目睹了他的工作状态,每天马不停蹄,经常到乡村去调研、在现场办公。一位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深情回忆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经常骑着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足迹遍及正定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他在这里打开了正定改革开放的大门,吹响了富民强县奔小康的号角,实现了改善农民生活的承诺。
30多年过去了,总书记初心不改,他的人民情结,始终未变。他把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运用到工作当中,反复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矢志修为、方得正果。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一路走来,一位大国领袖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如今已经转化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精神。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择,也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人民意愿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行进在“赶考”路上,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实干之风,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面前,勇于实践,脚踏实地,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